学员心得

我和DevOps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21-09-03 点击数:630

先自我介绍下:我叫罗桃阳,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技术平台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。

毕业于2010年,2020年是我工作的第十个年头。之前从事过5年的运维,后来转开发,又后来边做产品边做开发,有时候资源不足,还要兼任测试。无论从技术栈的前端、后端,还是工作角色上的运维、开发、测试都有涉及。

去年,迫于业务方不断提出新需求的压力,决定改造现有流水线系统,让其变得更加通用、可灵活配置,以满足公司不同技术栈要求和不同应用场景。

但即使是有十年工作经验、通晓整个研发流程的我,也在这个问题上犯难了,毫无思路。看了一些市面上的商业产品,做得都差不多,但其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,为什么是这样的?没有答案。

我尝试去搜索如何做CI/CD,流水线这类书籍,基本也只是从技术或实现层面来讲述,并没有系统性的讲解为何这样做。

后来,偶然看到一本书:《持续交付2.0》。

然后根据书里的引用,进而阅读了《持续交付》、《凤凰项目》这两本书。

这才找到了我认为正确的答案。

原来,市面上这些不管开源或商业的CI/CD产品,它们的理论依据都是从《持续交付》这本书里来的。

之后,我利用春节假期,阅读了《DevOps实践指南》这本黄书,知道了有DevOps认证这回事。

当时就决定要考证,考最高认证。原因当然很功利:

1、为未来升职加薪提供一些支持;

2、为推广新版流水线系统吹牛逼时可以更加理直气壮。


我是先后参加了DOP和DOM培训,在DOP上课前是读过相关书本的内容,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一点自信的,但上课给我带来的影响是被我低估的,尤其是上高水平老师的课。

这次DOP课程给我带来了以下几点体会:

1、对书本的内容再熟悉,总会多少存在一些盲点或者被忽略的地方,听讲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梳理和发现的过程

2、经典的书总是常读常新,老师讲过一遍后,相当于又读过一次,总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。

3、最重要的是,在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过程中,总会发现对一个问题其他维度的看法,思想在这里产生碰撞,进而产生新的思想。这是独自读书很难获得的。

在此,感谢林伟丹老师的精彩讲解。

DOM培训我参加的是许峰老师的课程,我感觉就这次培训的收获就已经值了。

许峰老师也是一位在这方面知识渊博的讲师,上课形式很生动,有互动、有引发思考的问题和讨论,也有精心准备的教学道具。

这次培训,我收获了:

1、对devOps的全面了解

2、对精益、敏捷和组织文化更深刻的理解

3、14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及与许老师的合照

学的越多,不懂的也越多。这次培训的意义是又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
回顾十年职业生涯,从搬交换机到搬服务器,从搬代码到搬需求;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重复的事情坚持做。我坚持了十年,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却寥寥。

DevOps让我明白了,价值的交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,它是由一系列的价值流汇聚而成的。从需求端的输入到交付端的输出,是经历了很多个工作中心的密切合作才有了高价值的产出。

作为一个个体,自己只是价值流中的一个点,最多也只是一小段线。再怎么努力、做得再好也许对最终价值的交付并无实质性的影响。

我应该跳出目前从事的职位或角色,用全局的眼光看待整个价值流,推动瓶颈点不断改善,让最终的价值得以交付,我的工作才真正有意义。

“频繁做感到痛苦的事情”,这句话是持续交付的原则之一,我觉得它应该还有下半句:“只有痛苦了,才会学着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问题”。

我从参加完培训到参加考试的时间是算比较充沛的。这样一来,备考的时间长,优点是更有底气,缺点是每天都背着这个包袱。

有几点备考的经验分享一下:

1、看书,这是必不可少的。《持续交付》难啃,是正常的。我读了两遍,谈不上有多认真仔细,但对考纲和老师PPT上提及的知识点是做了笔记的;

2、理解概念,这是最重要的。大概数了下,涉及的概念有100多个。对这些概念一定要熟悉它的定义和使用场景。考试都是场景题,4个选项中,一般会有2个选项让你难以抉择,其实很多情况下,就是考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场景;

3、做模拟题,别轻视它。Exin官方小程序上有大概30道模拟题,考前必刷,感受下考试的题型,也给自己一点信心(或者打击)。还有同学遇到了跟模拟题一模一样的题目;

4、自信满满也别放松。我见过有自信满满,但没能通过的同学。Exin的考试真的设计得很巧妙,题目看上去不难,但想要答对还是需要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的。想轻易通过,不存在的;

5、考前喝点咖啡或红牛,能让脑袋清醒一点;

6、考试对读题较慢的同学有一定的压力,我就是属于读题比较慢的。2个小时的考试时间,有人1个小时就做完了,后面陆陆续续有人交卷,搞得我后半段有些压力。

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注意事项,总之,DOM考试不可轻视。

祝好运!